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建议新环境新挑战,我们经常说“喜新厌旧”——这并不完全是贬义,因为它也包含了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体现了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但是当新的挑战(孩子上初中,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接触新的人群、逐渐步入青春期等等)真正出现在各位家长朋友面前的时候,大家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常见案例:1.某初二同学自进入初中之后,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班上排名经常在中下徘徊。起初还有学习的愿望,希望通过努力能赶上,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经过尝试未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遂回避或装着漠不关心成绩,兴趣转移别的事情上。其家长说:孩子基础不好,几次大考都排名全班中下,刚开始还知道成绩下降了要求补课,但越到后面越没有兴趣学下去了。2.15岁的张某是一名初三学生,目前以生病为由,请假呆在家里。初一时因为和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担心老师为难自己,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强烈要求家长为其转学,说只要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他就会努力学习。当时,家长认为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给孩子办了转学手续,可是,时隔一年,张某又因为和两位主课老师发生摩擦,再次提出转学。这时家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动用关系为孩子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学校。可是,张某升入初三半年来一直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常常感到莫名的孤独和焦躁,最后发展到拒绝上学。3.赵某,男,某校初二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某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4.一个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一个学生只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跳楼自杀。各位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情况,您会如何面对呢?现在我们来看看以上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一般有如下几类:(1)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科目增多,难度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出来的)。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过分追求结果却不注意分析过程,因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学校、交流人群的改变,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2)厌学情绪不仅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会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会出现厌学情绪。产生原因:考试科目过多、学习压力得不到缓解、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沉闷课程烦琐难、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限制等。(3)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孩子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对考试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过于重视分数;不恰当的比较;考试之后,老师家长的不合适态度。应对方式:(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比如家长给孩子的鼓励、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认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为孩子制定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相结合),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3)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