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区县:宝坻区学校:新安镇二中学科:中学英语姓名:房学光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张,分析了主动学习的三个阶段,提出了教师的教要做到“四个转变”,阐述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五条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及意识,使其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消除其主动学习的心理障碍;教会学生自觉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为其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关键词]英语课堂引导主动学习主体自主学习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是注重竞争、注重突破、注重学习的时代。时代需要培养有主动学习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当前,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开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二、理论依据及本人的观点主动学习出自托尔曼闻名于世的认知学习实验,即认知范式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学习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出现,学习不是机械的记忆信息,而是理解信息的过程,它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被动学习出自桑代克根据其动物实验建立的S-R(刺激-反应)教育心理学理论范式,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学习是机械的过程,学习者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的主要过程还提出问题给予刺激,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之后是操作和练习。所谓“主动学习”,是指通过创设各种外部诱因,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使其产生积极、主动、自主、持久的学习动力系统并将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学习状态。学习的主动性是主动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的主动性是指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地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学习内部动力系统起着启动、增强、调节和维持学习行为的作用。主动学习与主体教育紧密相连。主体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包含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两个方面),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可以这样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综合表现,主动学习从属于主体教育。初中英语课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引导学习到自觉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学习。引导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形成集体中的参与气氛,这是第一阶段,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自觉学习是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学习要点,自己学会揣摩分析各种问题等,自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的学习已经是带有一定的自觉性了。这是第二阶段,是主动学习的发展阶段。创新阶段就是针对各种问题,展开多项的思维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等,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终要努力争取达到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们教师的教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的角色。二是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三是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化到学生手中,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四是教学过程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