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4-2025 学年高二语文10 月周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一模一样,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改变,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缘由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特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一模一样。清代嘹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须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特别危急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法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肯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简洁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须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学问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消遣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法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安静、安静。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当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须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假如不能秉持一 2 丝不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