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我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上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七年级《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 3 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借助“画示意图”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 知识、方法重要,其获取过程更重要,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不然学生就不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只会成为解题工具,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4、教学难点 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体会“画示意图”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法学法 优选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指导学法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结合具体情景、设计解决策略、与他人合作交流、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习。 三.教学工具:三角板一个,每种不同颜色的磁钉两个 .教学环节: 我把整节课分为 4 个环节。 1. 复习引入: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是什么?基本关系是什么?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1.列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2.行程问题中的三个数量是路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