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说课稿潘海英 《小桔灯》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 1957 年所写的一篇玲珑剔透、诗意盎然的文学精品。文章写的是抗战后,发生在重庆郊外极为平常的一件生活小事:“我”去访友,与一个上山打电话的贫苦的小姑娘邂逅相遇。这女孩的父亲因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母亲遭特务殴打而卧病在床。“我”到她家探望,小女孩亲手制作桔灯送“我”。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一位虽处在艰难处境中,却具有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的小姑娘形象。显然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小姑娘,小说主要通过极富特征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这个形象,把一个贫穷而早当家的孩子刻画得栩栩如生。 编者把《小桔灯》编入初中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的人物描写(一)”中,旨在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外貌描写和行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生虽然在第一册中也接触过长篇小说《西游记》的节选《龙宫索宝》,但主要是学习领会“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所以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以刻画人物为主要手段的文学形式——小说,也是初中教材中设置的三个小说单元中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所以,学生学好本单元,将为第三册第二单元“小说中的人物(二)”及第四册教材中的“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情节线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外貌描写和行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第二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描写人物外貌、行动的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第三个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在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和一颗纯洁、美好的心。根据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描写人物外貌、行动的语言中来分析人物性格。根据教材实际及初一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及文中一些含蓄语句的意义。作为一篇阅读训练的课文,教学上最关键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会变成“训兽式”的活动。因此,本课的教学方法可以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探讨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在教学设计上,要讲究整体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实现内容上的综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整体感知,质疑释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则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