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教案 1 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 一、 课标要求 1. 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解释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3.说出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能初步鉴别自然界的常见岩石 4.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内外作用的岩石圈物质循环。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又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四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是重点。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讲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因此,在介绍岩石圈物质循环时,教材首先阐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以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为基础的岩石圈物质循环,难点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生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海陆变迁和板块构造学说,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地表形态。高中地貌重点介绍地貌演化过程的发生条件(内、外力作用)、发生背景(岩石圈物质循环)、基本形式(内力地貌演化形式与外力地貌演化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常见地貌形成过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教案 2 ②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