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七大变化//一、命题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 6000-7000 字,现在已经到 8000-10000 字。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 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譬如说一篇古文用 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今年高考还选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我建议老师们多读《新华文摘》。//三、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以前我们的教学比较注重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这里边也包括有检索,但是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停留在技巧层面,不是考学生的脑子灵动,是考他们有没有记住。为什么现在那么重视检索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引进检索阅读。备考高三,还需要对检索阅读进行训练。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如下文注入的“概念干扰”,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时间筛选信息。题例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肤释放出来短短几行字,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