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虚词1. 之(一)代词1.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 那就是我的福气了。《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 的人 ) 治病 , 把 ( 治好“病” )作为( 自己的 ) 功劳。《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 它从淤泥中长出来, 却不沾染污秽。《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 是和这种做法一样。《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 狼好像闭上了眼, 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①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为学》)2、者(一)结构助词, 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有作恶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