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 ------折纸校本课程总结郭文香不知不觉中,第一轮的校本课程教学已经结束,“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的课程。”由于没有前车之鉴,所以,从课程内容的选定到具体地去上每一节课,我一直都感到有些迷茫。可以说,初次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是自己和学生共同经历的。本学期,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特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折纸。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宜于孩子想象和智力的开发。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其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折纸作为一种手工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一张张纸经过折、翻、剪变成一个个可爱的造型。折纸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手、脚、脑的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探索精神,丰富想象等。刚开始教折纸时,真让我伤透了脑筋,一节课下来,能折出成品的不过二十个人左右,而且还是歪七歪八的。 经过一学期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折纸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怎样才能使折纸的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呢?在这学期的活动中,我进行了各种尝试, 积累了一些经验。一、 从学生兴趣出发,认真备课学生对折纸有着浓厚的兴趣,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我精心准备每堂活动课,组织好学生带好基本工具,提高实用性。二、注重讲解示范,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感受折纸的快乐。每一次折叠新作品, 我都会自己多折几遍, 觉得哪个步骤孩子会有困难,我会想办法讲解明白,示范清楚。孩子们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折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三.折成品 , 引导孩子探究我常常在休息时间里折一些东西, 看着我把一张张纸变成一件件东西, 孩子们又好奇又羡慕 . 我再把事先折好的成品送给孩子们, 让他们尝试拆开 , 然后顺着折线复原。这个方法适合一些步骤较少的折纸作品。三、按照折法分类学习,寻找规律我把折纸的品种分类后进行教学,相同或相近的折法放在一起教,引导孩子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四个角向中心折,就可以折出“衣服”、“灯笼”、“燕子”、“青蛙”等一系列作品。它们的折法接近, 学生在学习基本折法后稍作变动就可以学会一种新的东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折纸兴趣,降低了折纸难度。除了“四角向中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