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老年社会管理发展老年电大教育添加时间:2012-8-1713:56:57点击次数:848海宁市提前于全国、全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5万,占总人口的20.39%。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老年电大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信心和动力。海宁市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省和嘉兴市老龄委及省老年电大的具体部署和指导下,依靠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蓬勃发展。老年电大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缓解我市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精神生活问题,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众多的老年学员通过老年电大的教学,不仅学到了许多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广交朋友,丰富了晚年生活的内涵。老年电大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为各个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依托老年人协会,构建老年电大教学网络。1998年,我们海宁市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和省老年电大的诞生、开播同时起步,第一年学员380人(次),而且仅仅局限在市区的几个社区里。以后好多年的时间里,我市的老年电大教学工作一直处在低迷徘徊的状态中,因为很多老年人对老年电大并不理解,特别是农村里的老年人,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家事也比较多,要把他们招收进老年电大教学班里来学习,难度更大。对此,我们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的作用,要求每个村(社区)的老年人协会会长担任老年电大教学班的班长,由他们带头宣传和开展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因为他们在村(社区)的威望较高,由他们进行宣传发动,广大老年朋友比较容易接受,老年人协会拥有一批老年人会员,老年人协会会员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了老年电大教学班最早的学员,同时也可以利用老年人协会的活动场所进行老年电大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发挥老年人协会作用,推动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市老龄委定期组织对老年人协会会长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能力。开展老年人协会规范化达标建设,有182个协会达标,达标率为80.9%。为了使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市民政局、财政局从2010年开始每年下拨资金36万元,其中市财政18万元。老年人协会参与老年设施管理,每年都组织健康有益的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活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一个活动平台。通过建组织、强规范、保经费,确保了老年人协会的正常运作并充分发挥了老年人协会各方面的作用,也调动了广大老年朋友走出家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为构建我市老年电大教学网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依靠老年人协会,到2010年底,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和养老机构都办起来了老年电大教学班,种田大伯、养蚕大妈上学听课这些从前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已成为时尚生活,每个星期五的早上,在我市各个村(社区),都可以看到许多老年人手拿电大书本,高高兴兴地到自己的老年电大教学班去听课,有效促进了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许多老年人通过学习,受益匪浅,自觉要求“终生学习”。现在全市形成了分校一所,教学点17个,基层教学班246个的老年电大教育网络。今年春季招生24100人(次),入学率达到17.83%,列全省前茅。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老年电大教学质量。把众多的老年同志吸纳进基层教学班后,如何让老年学员留得住,并且通过老年电大的学习,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丰富多彩,提高他们生命和生活的质量,这是我们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实现的办学目的。2006年,我们在马桥街道搞试点,推行老年电大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们提出了“教学班职责”、“学员守则”和组建班委会,以及“班委会各成员的职责”,装订成册,还推出了“学员花名册”、“点到册”、“学员成绩登记册”、“历年成绩登记册”、“第二课堂记录本”共5本台帐制度,通过各镇、街道教学点,下发到各个基层教学班贯彻实施,逐步地规范教学班的教学秩序。我们要求各个教学点,首先要抓好每个学期开学的前期工作,包括招生和开学。现在已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许多老年人通过学习,尝到了甜头,自觉自愿地要求“终生学习”,所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