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DR 基本使用方法 一、 按设备顶部的红色按钮启动机器 二、 进入系统后选择F3进入专家模式 三、 在上面图的右面面板有三个按钮:“km”“Ω ”“λ ” 1. km 键的作用是选择需要测试的距离,一般选择你实际距离的2倍,在设备屏幕右边出现 16KM/8M的字样,这个表示距离 16公里每 8米采集一个数据。 2. Ω :选好距离和采样距离后选择,这个表示脉宽 脉宽越长,动态测量范围越大,测量距离更长,但在OTDR曲线波形中产生盲区更大;短脉冲注入光平低,但可减小盲区。一般 50公里以下选择2500ns和5000ns,50公里以上选择10000ns和 20000ns 3. λ :波长,这个切换两种波长 1310和 1550,一般 50公里以下选择1310,50公里以上选择1550 四、 选好以上后连接好光线,这里光纤选择对端收光的一端,否则数据会不正常, 五、 按下设备右面面板上的红色按钮(TEST/STOP)开始测试,测试 1到 2分钟即可. 按(A/B SET)选定游标 A,转动旋钮,将游标 A移动到过渡光纤尾端接头 反射峰后的线性区起始点,然后按( A/B SET)选定游标 B,转动旋钮,将 游标 B移动到被测光纤的尾端反射峰前 这是测试完成后出现的表,在这个表中我们 A端在 0起始线,B端是那条虚线.可以看到 AB两点间相距 53.4252KM。在虚线旁有个高峰后落下,这表示光纤已经到了设备或终端。在图中 a点 b点为熔接点, OTDR测试的光线曲线斜率基本一致,若某一段斜率较大,则表明此段衰减较大,b点为正常情况,a点有上升的情况,是由于在熔接点之后的光纤比熔接点之前的光纤产生更多的后向散光而形成的. 如果出现 П 这个图标或一个高峰后线没有落到底处,这表示这是个跳接。在图中间上方 20.147dB,这表示这条线路的衰减值。 OTDR 光时域反射仪 测试原理: OTDR 测试是通过发射光脉冲到光纤内,然后在 OTDR 端口接收返回的信息来进行。当光脉冲在光纤内传输时,会由于光纤本身的性质、连接器、接合点、弯曲或其它类似的事件而产生散射、反射。其中一部分的散射和反射就会返回到 OTDR 中。返回的有用信息由 OTDR的探测器来测量,它们就作为光纤内不同位置上的时间或曲线片断。 从发射信号到返回信号所用的时间,再确定光在玻璃物质中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距离。以下的公式就说明了 OTDR 是如何测量距离的。 d=(c× t)/2(IOR) 在这个公式里,c 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而 t 是信号发射后到接收到信号(双程)的总时间(两值相乘除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