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一 3 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与指导内容 各区域甚至各社区在0— 3 岁婴幼儿教养上存在不同的问题与需求,具体表现为地域特点不同,父母文化背景不同,带教主体不同,对婴幼儿的教养理念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等,由此对科学育儿指导的需求也不同。随着早教指导服务的推广,家长与看护人员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在人员上,有父母自己带养的,也有祖辈或保姆带养的;有学历文化层次高、海外留学归来的家长,也有尚须解决生计问题的流动人口家长。在时间上,有希望双休日带孩子参与活动的,也有希望在平时随时可带孩子参加活动、接受指导的。在形式上,有希望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适应群体环境,增加社会交往的,也有希望指导人员上门服务,进行个别指导的;有的家长希望指导人员多传授些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也有的家长希望多与和自己孩子同龄的孩子家长交流育儿的经验与体会。在内容上,更是由于孩子年龄不同,育儿中碰到的问题不同,家长的需求各不相同。于是,确立服务意识,发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主体作用, 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提高受指导率,就成为研究不同早教指导模式的出发点。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指导对象从偏重婴幼儿到侧重家长,指导形式从传授为主到关注与家长及看护人员的互动的过程,指导模式上更注重适合社区的特点,更有针对性。 1.组合式早教指导方式的实践 面向家庭的早教指导最初采用的是亲子学苑的方式,由家长在双休日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家长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有更多与同伴交往的环境;指导人员出于学前教育的本能,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孩子,对家长或看护人员以讲座或咨询方式予以指导。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实验区根据家长的需求创造了多种新的指导方式,并从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出发,侧重于对家长和看护人员进行指导,让家长和看护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科学育儿。多种早教指导方式又可归纳为两种:传授式和互动式。 传授式有父母学校、亲子学苑、资料宣传等。父母学校是学前教育机构用系列讲座的方式向家长宣传、讲解科学育儿的知识。亲子学苑是在双休日,由家长带孩子到社区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孩子发展。资料宣传是将早期教养的知识和信息印成宣传品或小报,免费送上门,进行科学育儿的宣传。 互动式有送教上门、妈妈育儿沙龙、辨析式讨论、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