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15 辛亥革命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1902 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办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导致 1910 年秋至 1911 年春“民变”此起彼伏。这些“民变”( A )A.客观上造成革命形势的成熟B.表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着手政治改革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析:题干中的“民变”包括了辛亥革命前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它们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故 A 项正确。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 D.皖浙起义解析:这是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联。1910 年,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联表达了死难烈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国内同胞对烈士的深切怀念。3.1907 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材料中,张曾扬受到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没有“按律”,侵犯了人权,这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A 项正确。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C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B.否定了武昌起义的关键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B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解析: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