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总结一、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中外社会剧变历程1.“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解析:材料未反映诸侯违背盟誓,因而无法反映诚信观念的丧失,故 A 项错误;“誓”本应是各级贵族之间的约束,但春秋盟誓天子、诸侯、大夫乃至国人均能参加,打破了贵族的等级性,说明分封制趋于衰落,故 B 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注重夷夏之防,C 项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中央集权制,故 D 项错误。答案:B2.(2018·河南省六市高三联考)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 )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变化:由禁止到鼓励、政府主导、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来侵略的影响,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过于绝对化,故 B 项错误;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答案:C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解析:题干中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表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故 B 项正确。答案:B二、以唯物史观考查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