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练(50)1.《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2.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为:(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 ) 夫 妇 如 不 相 和 , 可 离 婚 。 该 征 婚 启 事 反 映 的 历 史 信 息 有 ( )① 婚姻自主的要求 ②女子教育的开始普及 ③删繁就简的婚俗 ④封建思想的痕迹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1897 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4.“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 … 有 400 多 个 。 ” “ 洋 ” 族 词 在 这 一 时 期 达 到 鼎 盛 的 原 因 有 ( )① 列强侵略的加剧 '② 西方文化的渗透 ③崇洋风气日盛 ④政府的大力倡导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1882 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7.1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