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1978 年 7-9 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冶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 )A.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 【解析】材料“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价值规律第一条”说明此次会议认识到了之前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张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 A 项正确;该会议仅批评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并未清算,因而也并未完全结束“左”倾错误,故 B 项错误;会议内容只是要求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并未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 C 项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2.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 1974 年、1980 年贴的两副春联:1974 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 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推行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运动C.开展人民公社化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答案】D 【解析】在推行农业合作化之前,农民的土地经营方式是私人经营而非集体经营,这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故 A 项错误;在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在广大农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不是集体经营,故 B 项错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虽然是集体经营,但在该运动开展后,农民没有任何的产品支配权,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可知,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相吻合故 D 项正确。4.1984 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