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97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西方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系统地了解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对象,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用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目标 1: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目标 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能力。目标 3: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为背景,以相关理论介绍、改革和发展进程脉络描述、现实问题揭示和分析、发展趋势展望为各章内容线索,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讲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程与相关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系统地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同时重点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并对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本课程课堂讲授的重点是: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式和路径以及理论依据。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领域。以上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准确表述,熟练运用;为了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合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讲授,加强案例和实例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并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重点以外的内容,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自学,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复习思考题,可以通过学生自测、或者作业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或论文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参与)占总评的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同時为鼓励学生阅读文献,适当增加阅读分。本课程要求学生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储备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理解和分析中国现实问题。讲授中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搜集与整理、讨论,要求学生课下预习与复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