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站立位DR 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双下肢站立位DR 全长摄影图像在骨科下肢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5 年12 月间在我院行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45 例患者(共90 个膝关节)的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冠状位下肢力线及机械轴偏距(MAD)、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角、股四头肌角(Q 角)等,对患者术前畸形进行诊断及术后假体放置状态进行评价。采用配对f 检验比较患膝术前及术后的各关节角度,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例图像,除术后Q 角因假体遮挡难以完成测量外,其余指标均完好达到诊断要求。以机械轴偏距MAD 偏膝关节中心内侧>15mm 为膝内翻畸形、位于外侧为膝外翻畸形进行判定:术前诊断内翻畸形48 膝,外翻畸形15 膝,无畸形27 膝。病变膝关节术后的人工关节均很好地纠正了冠状位下肢力线,各关节角度亦能达到正常要求。术前各病变膝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 角、股四头肌角(Q 角)分别为:(-2.44±10.75)°(1.65±7.61)°、(-3.6±10.35)°、(-2.08±13.32)°;术后各膝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r角分别为:(2 93±0.58)°、(9.05±0.61)°、(4.92±0.28)°。术前及术后组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 角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下肢站立位DR 全长摄影对骨科下肢矫形手术,尤其是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有重要价值,应该成为临床术前、术后的常规检查。 标签:数字x 线摄影,双下肢全长影像,站立位,膝关节置换术 [文献标识码]A 骨科下肢矫形手术,尤其是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下肢力线的要求十分严格,通常需要了解股骨解剖轴线和胫骨解剖轴线与力学轴线之间的角度大小,因此需要提供患者双下肢整体图像。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直接数字化x 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DR)中,各种能进行无缝拼接数字影像的新型DR 及其配套设备相继问世,对骨科矫形手术的术前和术后评价都有着重要意义。双下肢站立位摄影能准确反映人体在正常生理负重状态下的冠状位下肢力线及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2 月期间我院行双下肢站立位DR 全长摄影患者45 例,其中男35 例,女10 例,年龄5~76 岁,平均58 岁。骨性关节炎30例(其中10 例为双侧),类风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