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临洮县养正小学康效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临洮县养正小学的数学教师,叫康效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教学设想。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意义。2、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分数的再认识”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材呈现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展开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4、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5、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在教学信息和感性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准备了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具袋、铅笔、完全相同的圆片、彩纸,彩色笔等二、说学情三年级时,学生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整个四年级没有分数知识。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有所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联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认识。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学情分析,为了使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观察、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12、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也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上面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置为五个环节。(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片,学生通过分圆片,表示出1/2,并说出1/2所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阀门,沟通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但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而且初步感知整体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为本节课分数的再认识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活动一:拿铅笔《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孩子们猜想验证,经历数学探究过程。首先,我设计了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我请各小组请听清比赛规则:请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拿?学生可能想到把所有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也可能想到用铅笔总数除以2,得出每份是多少再拿出来等等方法。然后,小组比赛,针对比赛结果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想到: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呢?让学生体会出同样是1/2,为什么拿出的数量却不一样,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