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饲养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什么的技能,了解些什么的知识班组岗位:一班袋鼠馆师傅:李炳芳、黄瑞森姓名:李治培要做一名合格的饲养技术人员,不仅要长期认真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和基本饲养技术,不断地提高饲养技能,才能把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要明白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员应尽的责任,同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明白优秀技术员从优秀的饲养员做起。以下我概括为以下几点。1.知识要求(了解)(1)了解从事观赏动物饲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2)了解建设部颁发的《动物园管理规程》,熟悉动物饲养管理、安全操作和卫生消毒三项操作制度。(3)了解动物分类、生态、解剖、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所养动物的野外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繁殖、产仔等知识。(4)熟悉所养动物的一般饲养方法、所需的环境条件、饲料种类、数量以及各种饲料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5)了解所养动物的正常表现和活到规律。(6)了解所养动物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的一般知识。(7)了解动物捕捉、串笼、运输的一般和安全生产的一般要求。2.操作要求(掌握)(1)正确实施本岗位饲养管理、安全操作和卫生消毒。(2)做好自己所负责动物的展览。(3)为所养动物提供巢箱、栖架、活动设施、隐蔽处等必要的生活条件。(4)为动物繁殖做好产前和产后护理。(5)按兽医要求做好患病动物的一般护理工作。(6)独立完成小型动物的捕捉、串笼和运输,协助完成大、中型动物的捕捉、串笼和运输工作。(7)及时、正确地做好动物观察记录。(8)及时发现所养动物的笼舍、设备等的安全问题并采取一般应急措施。1、饲养前的准备,对所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的了解人工养殖的经济动物不少种类是近几年才由野生转为伺养,生活习性是野生动物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生活习性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摸清动物的生活规律,特别是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规律,才能知道在家养时应提供动物哪些生活条件,保证动物正常生活、繁殖、生长、发育。习性调查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食性调查,食性是动物的首要生活条件,每种动物都有它的食性特点,很多野生动物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食性的变化,如果不把这些食性特点调查清楚,人工养殖就很难获得成功。动物必需摄取食物以供应其所需的能量,同时获得各种供生长、发育、繁值和修补组织以及整个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此类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或养分。也即动物用以滋养身体、维持生命与健康及生殖的物质。故动物凡由外界摄取的一切有用物质可称作营养物质,人们通过理化方法己分析出这些营养物质有六大类,即水、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无论人们从事何种动物的养殖,都应对这些物质的来源、一般性质、功用以及正确的用法有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建立正确的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来提高动物养值的水平和效益。2.生活环境调查,动物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态环境,对确定动物的营养方式、场舍建筑、设备供应、饲养管理方法等都可以提供基本依据。在自然界中,气侯作为生态因素综合效应的形式影响动物。温度对动物的影响重耍,每种动物都有一定的适温范围,在该范围内生命活动最旺盛,发育繁殖正常。超过这一温区范围,发育迟缓,繁殖力下降或停涨,甚至死亡。在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综合作用于动物。光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取食、迁移等。3.行为调查,首先要了解动物是群居性坯是独居性,以确定群养还是分养。独居性的动物在家养乎件下未经驯化而强行群养会使动物之间殴斗、咬伤甚至死亡。另外,了解动物的昼夜活动规律和季节往活动规律也很重要。动物昼夜活动包括摄食、饮水、运动和休息等。有的为昼出性,有的为夜出性,也有的晨昏性活动。动物的季节活动包括景殖、生长发育、休眠、蜕皮、换羽或换毛等。有的为春季繁殖,有的为秋季繁殖,有的冬眠,有的夏眠,形戌季节性活动周期。对动物进行人工养殖必须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来制定年周期或日周们的伺养管理制度。2、野生动物观察记录和应该掌握的内容为了养好动物,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逐步提高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动物的观察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饲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