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学习资料)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而“爱幼”也已经从比较单纯满足下一代的物质需要发展到关注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以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层次已由学前儿童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承担)逐步提高到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互访活动愈加频繁,一些科研课题直接将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到了国内。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代中外学术交流中比较活跃的学科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使得我国与国外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上的差距日益缩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使得某些学科的科研水平有可能在国内外实现同步发展,尤其是某些前沿学科,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几乎是处于同一层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外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也仅仅是几十年的事情。因此,随着现在教学设置的日益完善和家庭电脑与世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就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质的飞跃。一、存在的问题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尽管国家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划(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学前儿童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提出过“学前儿童园必须切实做好学前儿童生理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其被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即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学前儿童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托儿所、学前儿童园的教师及学前儿童家长缺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认识:(1)一些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他们常常把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更多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者认为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没有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