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管理会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力近年来,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就是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20XX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为顺应经济转型,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着眼制造强国、络强国战略全局,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我们必须创新内部管理,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经营预测、投资决策、绩效评价、内部报告等,提升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平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目前,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由中上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经济发展阶段。旧的经济动能不断削弱,新的经济动能正在孕育,经济换挡运行的特征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增加供给效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需求变化,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和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一是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核心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驱动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土地实物资本等传统要素的经济效益,正在受到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双重冲击。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以资源粗放使用、信贷规模膨胀、工业急速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被资源集约使用、融资结构优化、工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的新增长模式所取代。十三五期间,GDP内涵转变为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经济增长新动力和促进新产业增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就是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关键在于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未来几年将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传统工业仍面临深度的结构性调整,新兴工业尚未对经济形成规模带动作用,导致十三五期间经济实现V型反弹的难度较大,但总体上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因此,经济增长要想实现稳中有进、稳中转好的目标,必须推进结构性改革,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测算,十三五期间,研发设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互联+增加值年均增长12%~20%,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养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现代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更要充分释放要素之间的耦合力、聚变力,达到要素投入1+1大于2的经济产出效果。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新型的国家政治、经济治理结构。二是运用有效的财税政策手段,包括全口径预算管理、合理的结构性减税、规范的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高效的政府投融资等,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大型集团与中小集群的关系、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是平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持汇率的稳定,争取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防范民间投资下滑和资产虚胖引发的泡沫经济,进行债务的逆周期管理,降低经济运行社会成本。二、管理会计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一是管理会计是释放管理效能的系统工具。重视中管理的价值恰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含义。管理学家泰勒从优化工厂生产流程出发,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并开启了科学管理的时代。他认为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可以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提出了任务管理法,这便是管理会计工具中作业成本法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