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安有感(传) 继承红安精神沿着先烈的足迹走 ——红安学习有感 *月*日,我们来到红安这片老革命根据地,参观了雄伟的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这一路走下来、听下来,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红安,了解了红安英烈,了解了红安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明确了我们身负的使命,激发了工作热情。 在我的印象中,XX 县区是因为拥有多名将军而被誉名为“将军县”,但 XX 县区到底出了多少名将军,我却并不清楚。这次实地学习后,对红安有了清晰的了解。XX 县区以前叫黄 XX县区,“黄麻起义”的“黄”指的就是现在的 XX 县区。XX 县区一共出了 223 名将军,2 位国家主席,诞生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还有两支红军部队在这里重建。而在这些红军部队中,每三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个烈士中就有一个是红安籍的烈士。从黄麻起义到共和国成立,红安共有14 万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只有 22552 人明确了身份。看到这些数据,不得不让我对红安人肃然起敬。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定会取得最终成功。就是这样的信念,让红安人不断地为之奋斗,前赴后继地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听取了导游的讲解,这些讲解,与其说是讲解,不如说是革命历史报告更确切。听着红安人民同仇敌忾,与敌人殊死博斗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场景,在青山绿水间,我仿佛听到了当年先烈们的怒吼,是他们心怀祖国,国难之际,揭竿而起,为国捐躯。他们用大刀、长矛、土枪与敌人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令我佩服。随着导游一起回顾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十年红旗不第 1 页 共 2 页倒的悲壮历程,听着这些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尤其是那些妇女英烈们的感人事迹,我更深地理解了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就是“红安精神”:即“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也就是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我想这不仅是红安精神,更应该是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 在七里坪长胜街,看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