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战的观后感 英雄之战观后感 (一) 以抗战时期为背景,集多重元素与风格于一体的《英雄之战》已经上映,影片大胆运用各种吸睛之术,穿越、暴力、卖腐、耍酷、浪漫,应有尽有,特别是陆毅与何润东两大型男赤膊上阵,上演激情四射的双雄对决,成为 2014 开年以来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银幕奇观,吸引着女观众已经非常挑剔的眼球。但是基情卖腐并非是影片真正的核心,相信对于很多男性观众来说,感受更深的一定是影片中散发出的浓浓的父子情怀,少年若飞与爸爸的隔阂与误解,在经过一场撼动心灵的穿越之旅后得以消解,血浓于水,父爱如山,让很多观众睹影思人,为远在家乡的老父红了眼眶。 一部电影够不够水平,牛不牛逼,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观众来讲,看电影无非是闲来无事,随意打发一段时间,仅此而已,在这一场电影的时间里,有可能得到的是两种满足,一是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就像那些超级英雄电影飞天走地的爆打大 boss,或者像时装爱情片里面有赏心悦目的型男靓女,就已经算得上是赢回票价了,这一种属于感官层面的服务,另一种满足则可能要高级一点,属于精神层面的服务,比如说《失恋 33 天》用一个王小贱触动了无数被离弃女性的共鸣和自信心,又比《致青春》勾起了无数 80 后对学生时代的追忆。而眼下这部《英雄之战》无疑是两种服务都提供,而且都很到位的电影。 感官服务方面,一边是战斗暴力肌肉枪炮的砰砰大战,两大型男亮出性感的人鱼线和八块肌,货真假实绝非后期合成,基情与激情一起随荷尔蒙爆表,而在精神层面的服务方面,老高与若飞的父子情则像一杯家乡的烈酒,饮一口满是乡情,满是亲情,怎么不被呛得潸然泪下。 且不说影片的硬通货到底有多少料,单是对亲情这一项的表现,足以证明了创作者的用心良苦,若飞一开始并不肯喊老高叫爸爸,尽管老高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这是属于现代人对第 1 页 共 4 页情感的麻木,现在的孩子因为赶在了一个技术发展和社会结构大跨步的年代,以为父辈落在时代的后面,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从而羞于承认自己的出身。而若飞穿越后,认识到爸爸年轻时候的一面,从而意识到父亲才是托起自己成长的高山,开始为父亲感到自豪。这样的情节描写正是对现代青年一辈最诚意的交流和劝慰。 影片中,高若飞拿着陈老师的蝴蝶胸针离家,路上却穿越回了民国。显得蹊跷和不解。但若将其从儿童之梦的角度看,一切似乎也可得到解释。穿越一场,黄粱一梦。梦里会英雄,梦里寻亲情,一切奇幻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