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沙漠里种胡杨树”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的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说:“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分析材料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材料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3)材料描述这些对象有哪些句子,这些句子隐藏着什么意思。(4)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5)由果溯因,联系实际,确定立意。一.材料分析:1.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材料讲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老人、年轻人、胡杨树。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2.事情的结果是?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会无碍,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3.原因是?年轻人经常给树浇水,树的根不往泥土深处扎。而老人不给树浇一点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根扎深了,树就不会轻易被风刮倒。二.审题指导1.老人由果溯因法果:老人种的胡杨树在沙尘暴后无碍因:把树载活后不去理睬,逼得其不得不把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具体表现:(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3)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含义:老人种树很讲究方法,目光长远。立意:由果溯因、由种树及育人观点:教育子女(培养人才),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具备长远的眼光。12.年轻人由果溯因法果: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因: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具体表现:(1)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有的甚至连根拔起。含义:年轻人种树对树过度关心、溺爱,反而害了树。立意:由果溯因、由种树及育人观点:1、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2、过多的关爱反而是一种祸害。3、溺爱不等于真爱。3.胡杨树由果溯因法果:胡杨树能抵挡沙尘暴因:经常给树浇水,树根不往泥土深处扎。不给树浇一点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根扎深了,树就不会轻易被风刮倒。(处于逆境,根往深处扎)具体表现:(1)老人不给树木浇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他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2)年轻人经常给树浇水,他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含义:老人让树身处逆境,经受磨砺,树根扎得深,经受住风沙的考验;年轻人种的身处顺境,根扎不深,风沙一来,就被刮倒。立意:由果溯因、由树及人观点:(1)逆境成才。(2)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3)人生需要磨砺。(4)要夯实基础,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提炼观点的原则:(一)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判断下列观点是否符合题意:(1)坚强往往是自己创造的。(2)满足于现状的人,永远也经不起考验。(3)成功靠的是自己。(4)自立是成功的基础。(5)忽视(放纵)也是一件好事。(6)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7)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8)逆境创造幸福。(9)溺爱是我们成长的绊脚石。2(10)成功需要扎实的基础。(11)逆境造就人才。(12)根深蒂固才会成功。(13)照顾(关心)要适度。(14)有好的基础才能铸造成功。(15)不能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16)磨砺使人坚强(困境造就坚强)(逆境磨炼出强者)。(17)过分关爱(溺爱)会毁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