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族团结的和谐校园——共和镇共和学校申报材料多年来,我校以“加强民族团结,促学校和谐发展”为主题认真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努力构建民族团结的和谐校园。简况:我校现有学校教职工88人,在校学生1479人,少数民族学生321人。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提高认识,营造学校民族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近年来,我校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1、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少先大队等部门及教职工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少先大队辅导员主抓此项工作,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突出“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的主题,使教育活动富有成效。2、强化宣传。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等有效形式,切实加强对师生员工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使“三个基本知识”(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常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维护”(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各族的团结和进步。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我校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相结合,积极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环境,切实加大对影响民族团结因素的排查调处力度,确保了学校稳定。1、重视民族法制教育。不断加强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对师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2、重视处理民族问题。我校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紧紧抓住民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调处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3、重视社会稳定。学校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防范网络,以活动为载体,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做到上传下达,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使影响民族团结的不安定因素得以及时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室、大事不出校保证了学校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多年来未发生涉及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三、加强学校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开展了“召开一次民主团结主题班队会、读一本民族团结主题书籍、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出一份民族团结手抄报、观看一部民族团结电影(专题片)、讲一个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2、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活动推向高潮我校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向全校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六史”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专题座谈会,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组织开展“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专题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凝聚力。3、发挥组织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一是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促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思想道德教育能够自然、有效、持久地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二是以少先队为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行为规范、团队知识、榜样模范教育,树立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学习的榜样。三是充分发挥各班班主任、少先中队的作用,结合传统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4、学科渗透,加强民族团结要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