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 病理学 第一单元 动物病理学概论 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表现出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动物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 1 、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 2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3 、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现一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4 、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 5 、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 6 、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 二、疾病的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四个基本阶段。 三、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过程的发展趋向和结局。疾病的转归一般可分为完全康复(痊愈)、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种形式。 四、引起疾病的原因大致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大气压、噪音等)、营养性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反应性改变、遗传因素、特异性免疫反应 第二单元 组织与细胞损伤 一、变性 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一般而言,变性是可复性改变。变性可分为两大类:即细胞变性(常见的有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等)和细胞间质的变性(有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等)。 1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肿胀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也可见于皮肤和黏膜的被覆上皮细胞。 2 、细胞肿胀的病理变化:发生细胞肿胀的器官眼观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被膜紧张,色泽变淡,混浊无光泽,质地脆软,切面隆起,切缘外翻。根据显微镜下病变特点不同,细胞肿胀可分为颗粒变性(其特征是变性细胞的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微细的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