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 作物营养失调症发生的原因很多,既受到作物本身营养特点的左右,同时也受到土壤、天气等环境的影响。营养失调诊断是通过外形、土壤分析、植株分析或其它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对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客观判断,用以指导施肥或改进其它管理措施。本文重点就通过外形诊断来判定农作物营养失调证,并提出相应的施肥对策(重点介绍氮、磷、钾、锌、硼五种营养元素)。 一、农作物氮素失调症 (一)症状 1 、缺乏症。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枝、分蘖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且易脱落;茎叶常有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花和果实均少,果实籽粒不饱满,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各种作物所表现的缺氮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水稻和小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枯落;茎叶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缺氮不十分严重时,结实虽然良好,籽粒与秸秆的比值也有所提高,但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强。玉米缺氮,植株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叶色褪淡,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呈现“V”字形黄化;中下部茎杆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果穗变小,缺粒严重,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油菜缺氮,植株生长缓慢,茎杆细弱,分枝少;叶片小,叶色褪淡;茎叶呈现红色或紫红色;角果少而形短,产量和品质下降。马铃薯缺氮,茎叶变小,叶色褪淡、黄化。茶树缺氮,叶自下而上均匀黄化。烟叶缺氮,叶色褪淡,下位叶黄化。 2 、过剩症。作物氮素过多,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植株贪青迟熟,籽粒不充实,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水稻氮素过多,植株体内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成猛增,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细胞大而壁薄,含水量增加,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谷草比减小,产量降低。玉米氮素过多,植株生长过旺,引起穗长;叶色深浓,叶面积过大,田间郁蔽严重;茎杆肥大脆嫩,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结实不良,减产明显。油菜氮素过多,植株生长过旺,分枝过多,叶色加深,茎杆嫩弱,易倒伏;成熟期延迟,籽粒成熟度不整齐,含油量降低。 (二)防治 1 、作物缺氮症的防治:(1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对于新开垦的,熟化程度低的,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及质地较轻的土壤,要增加有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