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劫难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较早源起欧洲,18 世纪中保护与修复,18 世纪末理论化与科学化,19 世纪中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 年的《雅典宪章》1964 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的概念保护的宗旨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 年《内罗毕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1977 年《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1987 年《华盛顿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保护对象不断增加保护内容涵盖更广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定义选定标准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 年进入缔约国到 1997 年底为止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一、建国前 1922 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 年考古发掘 1929 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 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1932 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四、1961 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五、1961 年第一批 180 处“国宝”六、1976 年《刑法》中的规定七、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十五、1996 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十六、1997 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 年始专项资金援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一、中国名城的特点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先规划后建造类型多、差异大文化职能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六、我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