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 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 页的例1 及第93 页练习二十二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 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1)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2)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 分”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 页例1 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 和15 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4)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移多补少”) (5)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6)小结: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4+12+11+15)÷4 =52÷4 =13(个) 3.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小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