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月亮班幼儿的自理水平》前期总结 孩子们入中班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于是我们老师天天在学校鼓励孩子,你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这些话说多了也不怎么见效。通过语言《别说我小》这节活动课,孩子们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在家里从来不做事的“小宝贝“,开始慢慢学会了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水平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过我们仍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现在的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及卫生习惯越来越差了,5 岁的小孩吃饭还要人喂,鞋带不会系;或者7 岁的孩子上厕所不会擦屁股,垃圾随地丢……针对家长的一些反映,我们就把养成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上。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水平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理解: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实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升中班了”、“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水平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协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品尝成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水平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水平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 二、给予肯定,树立信心。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兴趣点,抓住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创设并提供有利的自理自立的机会,支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实施教育,从而发展孩子的水平。 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