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一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起因和发展概况近二十多年来, 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整个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上没有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学本身有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促使各学科广泛地应用着数学方法,从而对参加生产和各种工作人员的数学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当时,学生的数学水平低下,社会上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批评。因此,传统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教法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有些国家已经出现了改革的方案和小规模的试验。如1951 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成立学校数学委员会,开始研究中学数学改革问题,编写九至十二年级教材。1956 年英国就有人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给儿童打好有关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数学思维的基础。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出于国际竞争的需要,促使美国加速改革数学教育。1958 年由美国政府资助成立了“学校数学研究组”(简称SMSG),着手编写中小学试验教材。1958 年,伊利诺大学也拟出了算术方案,其中已涉及到解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运算定律等问题。六十年代初开始较大规模的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1962 年编出 SMSG中小学数学课本。 1963 年,美国坎布里奇会议上提出,从幼儿园起到中学最后一年的数学课程要达到当时大学三年级水平。以后出现更多的改革方案,编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学数学教材。1964 年英国也有人提出改革小学数学课程,使之现代化。以后编出NMP、SMP等小学数学课本。1967 年苏联分别公布了一至三年级(小学)和四至十年级改革的数学教学大纲,并从1969 年起在小学一年级换用新教材。1968 年日本公布了用现代数学观点修订的小学算术学习指导要领,并从 1971 年开始施行。 1970 年法国也公布了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此同时, 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又扩展到第三世界国家。1978 年在苏丹还专门召开了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等问题。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改革传统的算术、代数、几何分科的办法,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把原来中学的一些代数、几何知识下放到小学。很多国家删去较复杂的整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