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 题。1. 地球由 D向 A运动的过程中, 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 地球由 B向 C运动过程中: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3. 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 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 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4.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 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5. 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6.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 都围绕太阳转 D. 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 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7. 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B 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 ,B________。(2)在 A、B、C、D 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 ) (3)地球由 A 向 B 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 ),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 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________,乙图 ________。(填字母 )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府中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为。(6)当地球位于A 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 与楼房高度h 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 2 题。1. 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23 ° 26′ B.66° 34′ C.90° D.45°2. 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 26′N ④68° 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 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 >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 >广州 C.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 >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 >北京4. 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 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