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上篇总论占 40%★★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 种,《素问 .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 140 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7.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 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11.金元 .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明代.陈实功 《外科正宗》 :重视脾胃; 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 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 种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