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由于早上的时间少,家长无暇或懒于做早餐, 再加上缺乏对早餐的科学认识。所以,在小学生中不吃早餐或凑合吃早餐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人体一整天的生理机能活动中, 早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孩子上午的学习认知活动。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发育,甚至会诱发肥胖症、胆结石、胃炎、贫血等疾病。针对这种现象学校提出晚一点到校。教师针对此现象引出早餐很重要,让学生了解每日的早餐现状: 问卷调查同学每日早餐情况。 统计结果作出图表, 针对现象提出问题, 学习获得营养早餐相关知识。 进一步实践设计一周早餐食谱并参照饮食,学生自己进行对比。教师指导并写出实践体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早餐的资料, 调查同学早餐情况, 设计一周早餐食谱。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1、知识目标:1)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了解早餐的食品的特点,以及如何设计早餐的营养配餐,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表格的设计、处理,并学会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3)了解有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食品的一些营养知识,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2、情感态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主动实践,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活,自主研究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3、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发展自主,有组织能力团队。三、活动的内容:1、查找资料:早餐的有关知识,以及一些食品的有关知识。2、论证研究的可行性:身体健康与早餐有关,研究早餐的营养配餐。3、调查数据:调查同学吃早餐的情况及营养早餐的相关知识。4、整理数据:整理调查数据并制表;5、制定解决方案:如何设计一周早餐的食谱。6、进一步实施与改进:实施方案,调整再实施;7、活动延伸:为家人设计早餐并实施。四、涉及学科:科学、健康教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数学、品德与生活五、课时安排:三节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第二课时:调查研究,整理汇报;第三课时:设计一周早餐食谱)六、活动的实施步骤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的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早餐对人们一天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早餐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2、学生通过问题的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询问专业人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