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学习目标: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自主学习: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 动力因素 两个。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 个赤道低气压带和 2 个极地高气压带。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 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2 个副极地低气压带。4、结合课本 50 页图 2-32 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并说明理由。合作探究: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2、根据 50 页图 2-32 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 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 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①②③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2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4、读 53 页图 2-34 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1)什么是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 4 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地区冬季夏季风向成因特点风向成因特点南亚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干冷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暖湿东亚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干冷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暖湿(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