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做好岩屑、岩芯描述其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了。 岩屑签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签定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及简易签定方法。签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签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例清楚,文字简练。 1、碎屑岩描述方法 1.1 颜色描述 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 1.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如下表: 岩石名称 粒径(m m ) φ 值 巨砾(角砾)岩 >64 <-6 粗砾(角砾)岩 16— — 64 -6— — -4 中砾(角砾)岩 4— — 16 -4— — -2 细砾(角砾)岩 1— — 4 -2— — 0 粗砂 0.5— — 1 1— — 0 中砂 0.25— — 0.5 2— — 1 细砂 0.125— — 0.25 3— — 2 极细砂 0.0625— — 0.125 4— — 3 粗粉砂 0.0313— — 0.0625 5— — 4 细粉砂 0.0157— — 0.0313 6— — 5 泥 <0.0157 >6 1.2.1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 a、优势粒级定名方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他粒级含量<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命名法:岩石中 2 中粒级的含量均<50%,但又都大于>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置后 。 c、不等砂粒岩的命名:岩石中有 3 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 2 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砂粒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下表) 岩石名称 含量(%) 砂质 泥质 砂岩 95——100 5——0 含泥质砂岩 75——95 25——5 泥质砂岩 50——75 50——25 砂质泥岩 25——50 75——50 含砂质泥岩 5——25 95——75 泥岩 0——5 100——95 1.2.2 砾岩和角砾岩 1.23.1 粒度分类 a、砾石含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