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一、绪论 数学模型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数学模型就是通过研究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将其归结成一套反映其内部因素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用以描述和研究客观现象的运动规律.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描述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指导.数学建模是指建立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等方法来建立能够近似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数学模型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分析与设计、预报与决策、控制与优化、规划与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世人所瞩目,成为知识经济的推动力.同样,在广泛的地质学领域中,数学建模也处处存在,数学建模的存在,将地质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浪潮,可能有希望将地质学从一门定性科学转换成为一门定量科学[1].如今,在地质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数学模型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地质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宽数学模型的发展领域,增加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为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方法. 二、数学模型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结合点是按有效的成矿理论建立区域成矿模式,然后用数学模型逼近,确定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定量评价模型.简言之,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是用数学语言阐明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量之间的关系[2].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数学模型是实现定量评价的工具,在矿产资源评价的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数学模型可以是概率统计模型,也可以是确定性模型. 1973 年,D.P.Harris 确定了矿产资源量(R)与地质条件(g1、g2、……、gn)之间的数学关系: R= f(g1、g2、……、gn)+ e + μ (1) 式中,f 为 g1、g2、……、gn 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指评价使用的数学模型;e 为函数 f(g1、g2、……、gn)的估计误差;μ与 g1、g2、……、gn 以外的地质变量有关. 公 式 ( 1) 表 明 了 地 质 模 型 转 化 为 数 学 模 型 的 基 本 原 理 , 同 时 也 表 明 了 可 以 用 数 学模 型 来 沟 通 矿 产 资 源 量 与 地 质 环 境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