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十一讲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VIP免费

第十一讲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_第1页
1/13
第十一讲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_第2页
2/13
第十一讲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_第3页
3/13
1 第十一讲 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中国戏曲艺术,从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都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处处都显示着文化交流的痕迹。(当然,这里所说的“西方”,是个相对概念, 它既是指自汉唐以来的西域,也指包括当时的波斯、 阿拉伯帝国和欧洲各国在内的中国的西方广大地域,还可以更为广泛地指代所有中国统治疆域之外的地域)。从戏曲的产生来看,来自西域的“鱼龙曼延”等技艺性表演丰富了后来戏曲的表现手段,来自胡地的“拨头”则成为戏曲艺术重要构成元素歌舞戏的主要内容,宋元杂剧中的《目连救母杂剧》则是一个受佛教影响的故事,而且,戏曲伴奏乐器中,有很多乐器如胡琴、琵琶等,都来自遥远的西域。戏曲形成之后,它的行动范围也不应仅仅限制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戏曲艺人“冲州撞府”的行动方式,会要求他们的班社走向所有能使演出成行的城市乡村,而元代形成的四大汗国的统治者们,作为元代王族及其后裔,对于元时流行的杂剧,也当情有独钟,戏曲艺术的足迹也当如丘处机般,曾经到过今天欧洲的土地上。据波斯历史学者瑞师德丹丁的描述:“当成吉思汗儿子继成大统的时候,有中国的演员到波斯,演员在幕后表演特别的戏曲(指皮影戏),证明那时传入波斯。”1 而且受中国影戏影响而形成的波斯皮影戏,是土耳其民间各类庆典活动必不可少的演出。 自明清时期开始,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入华,中国传统戏曲与小说被译介至欧洲的史实,就日益增多了。 一、中国戏曲的早期对外交流 在近代以前,中国戏曲基本上没有向国外进行传播的可能。其一是因为交通不便,其二是因为从明代开始实行的海禁政策和清代实行的闭关锁国,基本上阻止了中国人的商业贸易活动向海外发展的可能性,也就彻底消除了中国戏曲向海外传播的可能。 但是,利用这严密的封锁间隙,中国戏曲还是小规模的走到了世界舞台上。据明代人姚旅《露书》的记载,在明万历年间,福建的戏曲艺人就曾到琉球(今日本冲绳)演出了《姜诗》、《王祥》、《荆钗记》等剧目,受到琉球王室和官吏们的欢迎。清康熙年间,福建戏班曾到泰国,并受邀到皇宫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往泰国的大使演出。从 1 5 8 9 至1 7 9 1 年间,也曾有中国移民在马尼拉、爪哇、雅加达等地演出闽南一带的戏曲。 (一)《赵氏孤儿》的译介 在此期间,中国戏曲文本传入欧洲,受到欧洲剧作家的关注。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约瑟夫·普雷马雷(他的汉名为马若瑟)把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十一讲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