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 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 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 ),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 )变动多少。从IS-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 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 而 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 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 LM 曲线斜率不变时, IS 曲线越平缓 (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埘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 ),或扩张性货币政策 (M增加 ),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 ),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f(N ,K) 其中, Y 为总产出; 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