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 中国 的审计事业走过了20 多年的辉煌历程。回顾20多年来我国审计 理论研究 的历程,提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审计理论研究的 发展 趋势,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不无裨益。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审计理论是审计实践的 科学总结 ,是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合乎逻辑的、 符合事物发展 规律 的东西加以概括、 抽象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新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创新三个阶段:1983 年至 1988 年是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期间理论界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审计理论和 方法,翻译了大量国外审计理论资料, 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力图吸收和 学习 国外现代审计理论的精华,加速我国现代审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89 年至 20 世纪末是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审计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期间审计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的气象:从个别的审计理论基本概念的探讨转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从实用性研究转向基础性和运用性并重的研究,从微观研究转向中观、宏观审计理论研究。20 世纪末至今是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阶段。1996 年后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仍然持续,在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中, 如审计环境、审计方法和审计风险等,有所突破和创新, 但在整体上其规模和水平未超过前一时期。近年来, 中国审计学会重视了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开发,并做出重要的部署。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实行审计制度20 多年来,我国广大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断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的成功经验,合理借鉴国外理论研究具有参考 价值的成果和审计工作中的有益做法,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审计理论,特别是在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审计理论研究的定位不准确,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轻理论、 重实务的倾向,理论研究受现行制度、 政策束缚, 强调监督, 忽视服务。概括起来说就是,审计理论研究表现出 “五多”、“五少”的局面:实践经验多、理论升华少;空洞说教多、实证研究少;专题研究多、基础研究少;研究国内多、研究国外少,研究现状多、研究 历史 少。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不仅使审计理论的建设遭到阻碍,同时也使审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