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 命令详解 系统内置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 1.Ping 命令的语法格式 ping 命令看似小小的一个工具,但它带有许多参数,要完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还真不容易,要达到熟练使用则更是难下加难,但不管怎样我们还得来看看它的真面目,首先我们还是从最基本的命令格式入手吧! ping 命令的完整格式如下: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 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从这个命令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复杂程度,ping 命令本身后面都是它的执行参数,现对其参数作一下详细讲解吧! -t—— 有这个参数时,当你ping 一个主机时系统就不停的运行ping 这个命令,直到你按下Control-C。 -a——解析主机的NETBIOS 主机名,如果你想知道你所 ping 的要机计算机名则要加上这个参数了,一般是在运用ping 命令后的第一行就显示出来。 -n count——定义用来测试所发出的测试包的个数,缺省值为 4。通过这个命令可以自己定义发送的个数,对衡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比如我想测试发送 20 个数据包的返回的平均时间为多少,最快时间为多少,最慢时间为多少就可以通过执行带有这个参数的命令获知。 -l length——定义所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包的大小,在默认的情况下windows 的ping 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 32byt,也可以自己定义,但有一个限制,就是最大只能发送 65500byt,超过这个数时,对方就很有可能因接收的数据包太大而死机,所以微软公司为了解决这一安全漏洞于是限制了 ping 的数据包大小。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一般你所发送的数据包都会通过路由分段再发送给对方,加上此参数以后路由就不会再分段处理。 -i ttl—— 指定 TTL 值在对方的系统里停留的时间,此参数同样是帮助你检查网络运转情况的。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一般情况下你发送的数据包是通过一个个路由才到达对方的,但到底是经过了哪些路由呢?通过此参数就可以设定你想探测经过的路由的个数,不过限制在了 9 个,也就是说你只能跟踪到 9 个路由。 -s count——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此参数和-r 差不多,只是这个参数不记录数据包返回所经过的路由,最多也只记录4 个。 -j host-list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