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如何防控? 在 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PM2.5监测时间表正式出台,PM2.5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就PM2.5污染防治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当前,以臭氧(O3)、 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PM2.5既源于一次颗粒物排放,也源于由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NH3)等前体物发生二次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作为重点大气污染物进行控制。我国经第三次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将PM2.5纳入其中,从此我国PM2.5污染防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国PM2.5污染现状 ■阅读提示 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 O3、 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PM2.5污染居高不下、来源复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 和 VOCS 排放量显著增长O3和 PM2.5污染加剧。O3污染和颗粒物污染通过光化学烟雾联系起来,高臭氧浓度增强大气氧化性,使得SO2、 NOX、 VOCS 等迅速转化为PM2.5,表现为大气能见度下降。在 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 O3污染加重,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PM2.5污染水平较高。监测数值表明,2010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60~70微克/立方米,广州市为45~50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10微克/立方米)相比,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超标6~7倍,广州市超标4.5~5倍。即便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第一阶段目标值(35微克/立方米)相比,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也超标0.7~1倍,广州市超标0.3~0.4倍。 PM2.5污染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 9月,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以PM10为代表的全球城市空气污染报告表明,我国在参与排名的91个国家中位居第 77位。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94%的人口暴露在PM10年平均浓度7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以上的空气中,严重影响城市居民健康。尽管我国没有PM2.5监测数据,由于PM2.5约占PM10的 50%~60%,上述排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PM2.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