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家用电器维修》课程标准1. 前言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从事家用电器设备操作与维修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家用电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具备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制冷与空调器具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家用电器维修岗位。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应与《电子测量》同时开设。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维修技术与操作工艺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家电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线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按维修流程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安全操作设备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家用电器知识和从事家用电器维修的技能。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依据维修技术与操作工艺制定了 10 条课程目标。这10 条目标分别涉及的是设计思想、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满足维修各种家电的需要。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家电维修人员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教学要以项目教学、引导教学为主要方法,实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教学可在以具体电器实物为例、典型故障案例为载体,构建一个完整的检修工作过程情境中进行。在学习情境中,建议以具体电器, 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可设计的项目包括电热器具拆装与维修、电动器具拆装与维修、制冷器具拆装与维修等项目。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以以具体电器实物为例、典型故障案例为载体,以岗位操作技能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元器件识别、安全操作、企业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检测和维修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检测和维修技能。本课程总课时为 147 学时。2. 课程目标2.1 知识教学目标1、概述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制冷与空调器、彩色电视机的结构、原理。2、能辨认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制冷与空调器、彩色电视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