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杂谈200930410235今夏,和同学结伴到苏杭一带游园。无锡临近苏州,康乾盛世两帝14 次临幸,自然不可不逛寄畅园。 苏州园林逛多了,总觉得山林意趣不足,若说沧浪亭有山林意趣,那么寄畅园的山林意趣更是苏州园林之“糯”所无法企及。行前zy 老师曾与我们谈及寄畅园,将她比作“老人”;史上最大煞风景者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曾赋“轻棹沼寻曲水湾,秦园寄畅暂偷闲,无多台榭乔柯古,不尽烟霞飞瀑潺”等诗句。虽历史不如沧浪亭久远,其苍古之情并无二致。说寄畅园苍古, 得说寄畅园历史。 在 wzt 同学的推荐下, 我正在读《明代江南园林研究》 。读书过程中, 我逐渐认识到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直接认识来自现存的园林,而现存之园林大多只能反映清或是清末时的状态。学界已有的一些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突出对于晚清园林的理解,并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明代江南园林研究》作者顾凯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黑格尔式的线性发展观:将现存园林作为最晚一个阶段的产物,可以作为最佳代表。【 1】在当代新的学术思潮已不认可这种历史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也需要突破习见的整体化、静态化、简单化的认识方式。【2】那么,我们对一个园子的赏析,也必须深入到园林史的研究中,在特定的时空中考察其变化。1 沿革1.1 凤谷行窝明正德年间,秦金以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建别业“凤谷行窝”。凤谷行窝名称的由来, 通常认为秦金号凤山,凤谷表示园的归属,,惠山又称九龙山。龙山配凤谷,自然合宜;行窝则是自谦之词,指园子风格简朴素淡。【3】明代中后期别墅园林盛行,成书于明末的《园冶》对山林地的评价明显高于城市地,“园林惟山林最胜” ,而凤谷行窝无疑处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山林地。这处基址位于惠山寺北,乔木参天、虬枝拂地。正统十年(1445年),惠山寺遭火灾,巡抚周忱认为是寺左地势平缓,左缺青龙所致, 于是用烧毁的瓦石堆筑了一座护山,这就是寄畅园西部假山的前身。青龙属木, 墩上种树是题内应有之义,所以几十年后秦金筑凤谷行窝时,已是“乔松古木合围者以数百计”【 4】。又因在惠山脚下, 引二泉之水入园也是少不了的。在这样一处林木葱郁、地势起伏、溪涧萦绕的基址上,秦金只须因形就势,略作收拾,简朴地点缀些亭桥即可。秦金逝世后,园子转给了同宗的秦翰、秦梁父子,父子两人对行窝做了一定的改筑。秦金时还只是开涧、听泉,到秦翰时开始凿池聚水,即后来锦汇漪的前身。广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