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比 人类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方式密切相关。“吃什么” 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但“怎么吃” 的问题如烹饪、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而我通过对《中西文化比》这门课程的学习,从中学习和了解到了: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职场、商务礼仪之外,大部分人经常会忽略餐桌礼仪。其实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同时也让自己举手投足优雅于餐桌之间,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选修绝对是十分必要的。 通常说到餐桌礼仪这个话题时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西餐礼仪的繁多步骤,忽略了中餐礼仪的重要性,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的餐桌礼仪自然也很全面的,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礼仪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礼仪实际上同样是非常讲究的,而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就应该简单了解一下中餐的餐桌礼仪。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但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十分失礼的做法。 而敬酒更又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