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临床步态分析VIP免费

临床步态分析_第1页
1/9
临床步态分析_第2页
2/9
临床步态分析_第3页
3/9
临床步态分析(一) 步行是躯干和肢体共同参与的有节律的活动。步行时躯干肌和肢体屈伸肌群交替协调收缩,带动各关节活动并产生能量,并伴有骨盆旋转、重心转移及动、位能转换等。上肢也对协调运动、平衡、迈步等起作用。因此,步行是一个精确而复杂的运动过程。 一、概述 步态分析是康复医学评定中的重要内容。康复医生掌握和了解步态分析的方法,以及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对于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影响行走功能的因素 (一)行走功能与步态 行走:双下肢交替、对称、有节律的运动。这种运动使身体得以在空间移动,它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步态:行走时所表现的姿态或行走模式。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可以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步态特征,来识别和区别不同的个体,从而为识别罪犯研究提供了科学证据。 行走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婴儿在出生后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上面几张图片表示一个婴儿出生后,运动功能发育过程。第 1 张图表示婴儿在 3 个月的时候可以抬头,可以做腹支撑。第 2 张图表示 7 、8 个月时,婴儿可以肘支撑。第 3 张图表示 8 、9 个月时,婴儿可膝手位支撑开始爬行。到 1 0 ~ 1 2 个月时,婴儿可以站立。1 岁时开始学会走路,但需要其它人扶。许多脊髓水平的运动模式,出生后在婴儿时期很快消失,而牵张反射、姿势反射等就成为运动功能,尤其是步行能力的基础。 影响行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行走能力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1 )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 2 )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3 )躯干肌协调运动。 (见右图)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指肌肉随意运动支配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通过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到达脊髓的前角,支配随意肌运动。此外锥体外系结构,如纹状体、红核、黑质等对脊髓、脑干、小脑和大脑的运动反馈环路也起调整作用,这些结构与锥体束有着密切联系,并直接影响脊髓活动。 前庭小脑系统通过复杂的调节和反馈机制,维持肌张力,协调平衡,使人体能够完成许多技巧性运动。除了神经系统精确控制外,正常的行走还需要肌肉、关节有节律的活动。例如,股四头肌和臀大肌要有足够的力量伸膝、伸髋承重,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协调控制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则需要颈前肌等参与。躯干肌的协调运动对于步行中维持正常姿势至关重要。 三、步态分析目的 (一)步态分析目的 对异常步态进行障碍学诊断,判断步态异常的程度,寻找导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临床步态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