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VIP免费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_第1页
1/7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_第2页
2/7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_第3页
3/7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 第二节 永嘉诗韵 一、 教学目标 1.借江心屿的自然风光从文学角度解读江心屿,让学生了解外来文人对温州文学的影响。 2.介绍东晋诗人谢灵运与温州的关系,突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以“永嘉四灵”为例,了解一些温州作家的代表作。 4.了解“市井七子”,突出温州文学的特点。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温州深厚的文学底蕴。 二、 教学课时 1课时 三、 教学环节 (一)说明导入 市教育局日前公布了初中地方课程中考范围。今年中考首次将初中地方课程纳入语文学科学业考试,考试范围:温州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第二节“永嘉诗韵”,考试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的 5%。带着中考的这一要求,让我们一起走进《永嘉诗韵》的学习。 (二)欣赏诗之景——江心屿 江心屿以其独特的位置和优美的景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文学特色的。屿上遍布殿堂亭榭,古迹众多,加上古木葱茏,风景秀丽,因而,一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此游览观赏并留下大量的墨宝。据统计,历代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 1000多首,这是全国各大风景点中极为少见的,在中国岛屿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江心屿便有了中国“诗之岛”之称。 1.江心寺简介及对联解读 古时的江心屿是有两个小岛组成。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人清了奉旨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屿于是连接为一岛,并建寺名中川,通称“江心寺”。寺院大门两边楹柱上有一副叠字对联。它相传是宋代的王十朋撰写的,现在悬挂在寺门的对联由书法家方介堪重写。 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法:上联中第 1、3、4、6、8字之“朝”,读音为“朝夕”的“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下联中第 1、3、4、6、8字之“长”,读音为“长短”的“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妙处:本对联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妙字好联。 结合课本第 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E和F。 2.浩然楼 在江心寺的东侧,有一座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顶的建筑,就是浩然楼。其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登楼远眺,瓯江上的往来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唐代诗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