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为什么越来越被重视?未标准化的果蔬等农产品往往存在品质层次不齐、大小、色泽不一、甚至出现损伤的问题。除了这些以外,同一款产品,今天买到的是甜的,明天就是酸的、口感、品质也可能不稳定,很难留住消费者。果蔬农产品标准化既能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为标准化的农产品更受欢迎,价值更高。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标准化做得好,农产品才能按个卖有业内人士认为:产品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八大标志之一。所有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都是有统一和高质量标准要求的,像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品一样。不能一批一个样,一年一个样。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小农业,是原始和落后的农业。当然,农业和农产品的标准绝对不可能像工业品标准那样绝对和刻板,它有它的重点和特点。比方水果的标准,含糖量比外观的圆度重要。含糖量虽然看不着,但是标准要严格,而苹果的圆度要求不必太高。但是不能因此没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农业绝对不是现代农业!标准化做得好,农产品才能按个卖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西瓜,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及弯曲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标准化做得好,农产品才能按个卖日本买东西都是以棵或只计算,这正体现了日本的标准化工作做得好。蔬菜水果每一个都长得不一样,怎么能按个卖呢?在日本,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鱼虾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多以“只”为计量单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或半棵标价。在市场上见不到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蔬菜水果,没达到标准的农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而是作为加工原料。标准化做得好,农产品才能按个卖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美国、新西兰苹果均为小包装,两个苹果售价20元,即使除去包装费,每个也卖8元。而优质的国产苹果新鲜度、口感都比进口的好,价格却不及进口水果的1/10。进口水果按照标准优选、打蜡、抛光,从而身价倍增。同样是种葱,日本农民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使得每棵小葱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同样是栽种葡萄,日本一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葡萄,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同样产黄瓜,他们要求瓜直及长度一样、颜色基本相同。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农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种植和筛选分级。种植涉及到农产品的整个生产链条,从选种到种植,甚至中间降水、施肥和土壤都要纳入管理,体系复杂。作为销售渠道的生鲜电商,目前更多是以定向采购方式与基地合作,从尝试做筛选分级的标准化开始。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制定分级标准在一些生鲜其企业,针对一份富士苹果检测标准中,一个苹果从成熟度、新鲜度、完美度、均一度等纬度可以被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个大的纬度下面还有很多细分的指标,比如:成熟度可以从着色度、口感来衡量。一批苹果在分级筛选环节会经过红外线等多条流水线的检测,单个流水线可以每小时检测分析5吨水果,不同品级的水果会相应的被机器划分去不同闸口,每个闸口对应着不同的流通渠道的不同消费人群。同时,针对不同的平台以及不同的受众,将被匹配不同的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百果园的标准化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最早收购的时候,分级不是根据内在的口感判断,而是看颜色、规格大小。百果园有一个苹果叫做“东方红”。最早的分级就是靠颜色分的,完全没有经过内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