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 ————————————————————————————————作者:————————————————————————————————日期:浅谈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很重要,既要抓好学生的课本中文本,也要多读课外书籍, 即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感悟的过程,厚积薄发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 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 “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 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呢?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 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 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 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 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就拿《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的“我”来说吧,由于“我”嗜好读书,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残疾青年的书摊去读书, 进而感动了青年并为“我”读书创造条件的动人故事。一是故事激趣法。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 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